历代易学者对《周易》的几个想不到
古人学习,多是依靠口传心授。而最初把《周易》流出周王室的是迫于生计的卜官,他们以《周易》卜筮为技能周旋于诸侯士大夫之间来谋生。在他们的影响下,《周礼·春官》将《周易》归为“三易”之法,历代易学也大都将《周易》视为卜筮工具书。在此视角下,卦爻辞被视为独立、神.秘
古人学习,多是依靠口传心授。而最初把《周易》流出周王室的是迫于生计的卜官,他们以《周易》卜筮为技能周旋于诸侯士大夫之间来谋生。在他们的影响下,《周礼·春官》将《周易》归为“三易”之法,历代易学也大都将《周易》视为卜筮工具书。在此视角下,卦爻辞被视为独立、神.秘
孔子为什么要作《十翼》?很显然的目标就是消除周文王、周公旦在卦爻辞上过多的占卜内容(我们前面的文字谈到过其中的内在原因),以适应《周易》作为六经在新时代的精神需求,同时塑造成儒家思想的重镇。《周易》的体系化恰恰可以与《论语》的日常化构成一个互证互补的系统。
每一时代的《周易》,实为当时主导的哲学观念、知识体系、社会关切与时代精神,在《周易》卦符系统这一“开放容器”中所投射出的独特镜像。易学史,就是一部《周易》被历代思想不断变形、重构的历史。
“易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学术体系之一,历来为人所重视。历史上解读“易”,往往将其视为儒家经学的核心典籍,这一路径的弊端在于忽略了“易”在纳入儒家之前的学术发展与传承。事实上,“易”的思想经历了“易筮”“周易”到“易经”等阶段的发展与演变,不同阶段不仅有着自身的特